第605章(1 / 2)

本来他们作为外地人,看着就不可信。

这家人还胆子小,死活不敢答应。

哪有天上掉金叶的好事吧?

后来是叶堂远找了里正,这边的女子啥情况都一五一十的说了不算,他还愿意留下二两银子充做陪嫁。

那个里正也算有点小聪明,找人带了纸笔过来,让叶堂远留下白纸黑字的证据才敢留人。

叶堂远答应了,起笔落墨,字迹工整。

里正不由得就高看这些人三分。

会写字的都是有钱人,不至于来骗这一家子怂货。

事情办妥,那女子也愿意留下,自己还说了,只要他们对孩子好,她就好好过日子。

这时候你说她有病?看着可真不像。

完成一件心事,剩下的路程就快了许多。

一路朝着衡州而去,直到把人送到衡州首富容家。

红姐几个哪里见识过这样的富贵人家,眼睛不够看,手不知道往哪里放的就被人带走了。

容家没让她们签死契,叶堂远也不是贩卖人口的。

遵从她们自愿,就这么,六个人留在容家的一个作坊成了女工。

且说小小的大湾村,热热闹闹的当然是准备仲秋收获啦。

能同时让天下百姓振奋欢愉的,还得是飞快传到各地的那个消息——新国要成立了。

当年被称作叛徒逆臣的宁州君马宗纬,竟然真的从宁州一路杀到黄金宝座。

八月初八,诸事皆宜。

朗朗青天,悠悠厚土。

德以驱才,文武并兼。

天下久分,吾心悯然。

顺应天命,归民宇内。

生息养兮,百姓乐兮。

百业共兴,安邦稳稷。

小小山村,众人无缘得见新皇帝的登基大典。

后来是说书的、行商的、回乡探亲的、游学的。听他们讲当时的延京多么多么震撼人心。

这种东西,只能作为饭后谈资。

农人最称赞新皇帝的,是他一高兴,免了三年赋税呀!

什么都比不上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是么?

县衙户房气氛更是轻松。

连着三年不用算账收粮,叶柳承和崔良澈还有心情谈论起书中典故。

新上任的县令项世博,一手一个揪了他们的衣领带去别处。

于亮带走了自己的两个得力助手。

将一整个县城,就这么交给三个年轻人。

官道上,于亮噙着坏笑。

这个时候,何兆笙应该是收到他的信了。

那信中前半截是道别与珍重。

最后的最后,当然是请他与穆启观做那三个少年人的后盾了。

只是何、穆二人心情如何,他可就不管喽~

杂事繁多,正是生活

新帝登基在初八,但是消息传到各处乡镇可是用了月余。

那时候的大湾村正忙着收粮食呢。

丰收虽然喜悦,但好多人都知道,这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是有主的。

越是临近秋末,有些人脸上越是愁苦。

无他,年初跟方圆钱庄借的银子,也该到了还账之时。

叶青竹手里握着借据,到现在也就王金枝这个枕边人知道。

男人有他自己的打算,她是不可能在外多嘴的。

眼看着村子里氛围越来越差,甚至开始有人哭着收秋,没日没夜的绩麻织布。

王金枝孕期情绪波动大,跟着着急上火。

叶青竹跟娘子面对面坐着,极有耐心的开解。

“这都是我的事,你操什么心呢?”

“那我控制不住嘛。”

“欸,说话就说话,我没怪你啊。

这是哭给谁看呢?”

“哭给你看!”

俩人说了会儿话,她又破涕为笑。

叶青竹多强的适应性呀,现在已经习惯了。

等她情绪稍微平稳,叶青竹跟她说起村里这些人的安排。

当初实属无奈,他也知道大家没办法,才捏着鼻子去方圆钱庄借银子。

现在秋收临近末尾,看他们提心吊胆过日子,叶青竹也跟着难受。

只是就这么还了借据,那是在纵容村里人。

“你看啊,他们多是用田地抵押的,卖地显然不可能,多半还是要卖粮。

至于押了人的,哼!找虎哥把人带走就是。

我花了银子赎回这些纸,可不是当大善人的。

卖粮的银子我还得要,瞒着他们一倒手的事儿。

等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,真有谁家过不下去,咱们再给点儿。”

王金枝见他已经有了打算,放心地躺下呼呼大睡。

叶青竹嘴角露出若有似无的笑。

他是当老大的,理解王金枝为何替他着急上火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